不得不知的浮世绘画家|铃木春信

 
铃木春信 Suzuki Harunobu(1724-1770)
会呼吸的玲珑美人|青春浮世绘画师|我最爱的美人画画师
 

<夜の梅>

 

铃木春信的生平

  • 铃木春信 浮世绘史上最伟大的画师

铃木春信无疑是浮世绘历史上最重要的画师之一。春信活跃于江户时代中期,画风自成一派,擅画纤细而有古典韵味的美人。他创造了锦绘、见立绘等新技法和新画题,一手奠定了此后200年间浮世绘的发展基础,引领着后世画家前进的方向。

春信本名穗积次郎兵卫,1725年出生于江户城,青年时期曾远赴京都向当时的上方浮世绘名手西川祐信学习绘画,1760年前后返回江户,开始以作画为生。春信出身良好,学识丰富,与著名学者平贺源内及许多诗人墨客交往甚密,这也使得他的画作有着其它画家难以模仿的清雅诗意。

在浮世绘的世界中,铃木春信这个名字从未逝去。他的画风影响着众多后世浮世绘画家,锦绘更是成为浮世绘的标准形式,他的画作从在世时起就一画难求,在他去世后又被不断翻印复刻,成了浮世绘文化中一杆岿然不动的大旗。

 

<扇子晴岚>; 1766年

描绘了少女带着佣人出行的场面,少女拿着扇子遮挡“强烈的阳光”借用了山市晴岚中“晴岚”的意境。

 
  • 文人相轻 “绘历”流行中冉冉升起的巨星

1764年起,江户的富裕文人之间流行起了一种叫做“绘历”的画作。所谓“绘历”是指在画作中巧妙嵌入一年12个月份的象征,既可作为画作欣赏又可作为年历使用的画作。文人们往往在年初拜年诗会之际互相赠送“绘历”,俨然成了文人们明争暗斗的道具,画面越精美、意趣越高雅,自然就越有面子。

为了在诗会中拿出最好的绘历,富裕的文人们自然要找最好的画师执笔。铃木春信出身优渥,饱读诗书,与许多文人学者原本就有往来,正是创作绘历的最佳人选。旗本大久保、阿部和药商小松屋等人纷纷向春信求画。春信也不负厚望,以巧妙的构思、高雅的趣味征服了江户的文艺界众人。仅仅数年之后,铃木春信便藉绘历之风,成为了江户城最炙手可热的浮世绘画家。

 

<夕立>; 1765年

 
 

十八世纪的江户,文人骚客之间流行交换“绘历”——藏有某种节气或某个日期的版画作品。浮世绘画师们会按照要求定制绘历,有能力购买之人即能用此作为礼物或装饰居所。将绘历作为礼物送人,既显风雅又显品味,而铃木春信正是当时最热门的绘历画师。这幅《夕立》就是春信所作绘历的精品。它描绘了一位美人在突变的天色下,在狂风中凌乱的收拾晾晒着的衣物之景。放大图片我们可以看到,随风飘舞的晾晒物上的纹样图案中,有被藏身其间的“メイワ二"四个字,也就是“明和二年”的日文假名。

 
  • 色如锦绣 锦绘诞生

当时的浮世绘还处于草创期,流行“红摺绘”,也就是墨线勾勒轮廓,填印红色,间或点缀绿或黄色,至多只有2-3色的木板版画。红摺绘仅用三原色,色块与色块之间界线分明,十分生硬。

在旗本大久保、阿部和药商小松屋三位赞助人不惜工本的支持下,春信成功把红摺绘向前推进了巨大的一步。春信将画面按照颜色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刻成一张雕版,在雕版上做上标记方便对齐,最后依次按色印刷,就能获得一张如画家直接执笔作画般色彩丰富自然的版画。雕版上的记号在日语中叫做“见当”,这种新生的多色套印技法就称为“见当法”,而用见当法印成的彩色版画斑斓似锦,因此被称为“锦绘”,又因为诞生在“东都江户”,被江户人自豪地称为“东绘”。

锦绘中运用的多板多色套印法此后成为了浮世绘的标准印刷方式,它要求画家、雕师、摺师三位一体,在版元的协调下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最终的成品,这也是浮世绘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框架。没有春信发明的锦绘,就没有此后200年浮世绘争奇斗妍的历史。

 

<清水小町>; 1767-1768年

 
  • 英才早逝 门下桃李成蹊

1770年,春信突然与世长辞,享年45岁。他的出道作发表于1760年,到70年去世时为止,作为画家挥毫泼墨的岁月更是只有区区10年。在这10年之中他留下的艺术遗产却如山如海,难以计数。春信的画作现在可查的超过1000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婀娜袅娜的美人绘,对当时的画坛和画家们影响极其深远。春信门下弟子英才辈出,如日本最早的铜版画画家司马江汉、以长身美人闻名的矶田湖龙斋等都是他的弟子。时代更晚的铃木春章、北尾重政、鸟居清长等人也都从春信的画作中汲取着营养。春信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人世,留下的遗产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浮世绘画师。

 

<从清水舞台上跳下去的美人>;1765年

日语里有一句谚语,叫"清水の舞台から飞び下りる(从清水的舞台上跳下去)”,意指毅然坚决地做一件事。江户时代,民间普遍相信,只要诚心将生命托付给清水寺的观音,跳下清水舞台就可以实现愿望,即使死了也可以成佛,所以当时频繁发生跳台事件。

该热点现象在江户时期被广泛用于文学和美术创作的题材,春信的这幅《从清水舞台上跳下去的美人》也是跟风了该“热点现象”,画中的年轻女子为求得爱情,撑着和伞身毅然决然地从舞台上一跃而下,这不就是对爱情飞蛾扑火般执着吗?樱花象征着爱情与希望,我们画面右下角的樱花可推测出该女子是为求得爱情而跳伞。

 


铃木春信的作品

  • 温婉诗意 会呼吸的古典美人

铃木春信以美人绘见长,非常善于塑造纤细柔婉的女子形象。春信式美人有着椭圆形的脸庞,修眉细目,琼鼻下一点樱唇,五官搭配协调,没有特别显眼之处,整体给人温婉平和之感。体态上头小肩窄,一袭和服曲线迤逦,在膝盖处自然收窄,又在脚踝处散开,类似现代鱼尾裙式的轮廓更好的拉长了身体比例,如同娇嫩的兰草一般惹人怜惜。领口下摆袖口处露出一截莹白的手足肌肤,十指纤纤,小腿和手臂则有着健康的肉感,令他笔下的美人在如梦似幻的仙气之中,有了尘世人间的肉体之美。

作为锦绘的创始人,春信对色彩和雕版的运用可谓巧妙至极。他偏好使用植物染料印刷,植物染料饱和度低,遮盖力弱,成品像水粉画一样色泽柔和浅淡,有些许透明感。墨线粗细也按画面做了区分,手、脸的轮廓线细若无物,不损柔美;衣褶陈设的线条清晰明快,勾出了立体感和质感。衣物、腰带、室内陈设上都常用极不起眼的颜色套印上复杂的图案,细看才能看出画中那股低调的矜贵之气。

这种“低调美学”的极致就是“空摺”技法。利用和纸本身的厚度,用不沾颜料的雕版拍打印刷,用无色的凹凸轮廓来表现雨雪衣纹等细处质感。春信善用色彩而不是滥用色彩,对浓淡把控之强,对氛围格调品味之高,在空摺的“无色之色”中可见一斑。

 

<雪中相合伞>; 1767年

图中年轻男女共撑着一把相合伞走在隆冬的雪道上,穿着黑色和服的男人若有似无地介意着什么事情,微微回望;穿戴一身雪白和服的女人低首站立着,拿伞的手保持着微妙的距离。铃木春信运用大面积的黑白对比,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暗喻:春信将年轻男女的恋情以共撑一把相合伞为比喻,“相合伞”在日语的发音(あいあい)也与“相爱”相同,一语双关,以此达到暗喻的效果。

据说在当时的日本社会,男女共撑一把伞并不是常见的景象,多为歌舞伎中常见的男女相约殉情题材。

技艺:“空摺法”,画中白色的地方不上色,而是利用拓印的压力将雪和白色服饰的图案压印在厚厚的奉书纸上,具有有凹凸的浮雕效果,完美地展现出积雪的厚实感和和服质料的立体感。

 
  • 胸有锦绣 画中暗藏玄机的见立绘

春信的风雅不仅体现在人物造型和色彩之间,还体现在画作主题和内涵之中。他创作了“见立绘”,也就是截取历史传说中的典故元素,用当代人物重新演绎而成的作品。比如以平安时代著名的才女小野小町为题,但画中人物或是街头活泼俏丽的青年女子、或是吉原娇艳妩媚的游女花魁,用人人熟悉的当代形象重新演绎历史中小野小町的故事。

这种“见立绘”乍一看与普通的浮世绘并无二致,但了解历史典故、富有文化素养的欣赏者自然会细细赏玩其中暗藏的巧思和细节。这就要求作画的画师和欣赏画作的客人都要熟悉历史典故,是否能看出画中暗藏的典故,如何风雅地化用典故……这也是见立绘的深层魅力所在。

春信的见立绘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有镰仓时期的军记《平家物语》、以平安时代的才女小野小町生平传说为题的戏剧故事、历代著名诗人所著的和歌诗作、能剧和歌舞伎中的经典戏目、甚至有些题材取自中国书籍。其中不少在此后200年间反复被后世浮世绘画师沿用,见立绘也成了浮世绘中极为经典的题材之一。

 

<风俗江湖八景 隅田川落雁>; 1769年

 
  • 系出华夏 春信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

春信作品中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技术上的创新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就,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踏出了关键的一步。春信的创新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入的苏州版画和中国画师仇英、沈南蘋、宋紫石等人的影响,与中国文化同出一源。

中国的套色版画起源更早,明末出版的《十竹斋画谱》中收录了近300幅明代文人画图样,印书时使用的“饾版”和“拱花”技法正是多色套印和空摺技法的源头。清代出版的《芥子园画谱》从长崎传入日本之后,其中包含的套印技法和画风逐渐被日本的画师和版元们消化吸收,最终在春信手中酝酿成熟。

清代宫廷画家沈南蘋在1731年被招揽至日本传授绘画,其弟子形成了“南蘋派”,也称“南画”。春信与南蘋派画家宋紫石十分亲密,从他那里习得了中式绘画中精密细致的景物写生之法。春信与同期其它画家的重要差距也正在此处。春信从中国版画和绘画中学到了“人景合一”的思想,既要画出人物之美,又要兼顾背景之趣。春信的人物从不单单“浮”在纸上,而是生活在亭台楼阁之中,徜徉于山川草木之间。欣赏他的画作时,既是看人,也是赏景,画面高度统一,有着和谐自洽之美。

 

<涂桶暮雪>; 1766年

手持烟管立膝而坐的中年女性和正在把棉花抻开摊在涂桶上年轻女孩儿。涂桶,是一种涂上黑漆的木桶形状的、把棉花摊开在上面的工具。这里把“铺在涂黑漆的桶上的棉花”比作江天暮雪的“暮雪”。

 
  • 千古流芳 被不断传唱的春信传说

铃木春信作为当时画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画作的身价自然也不可与他人同日而语。春信在世时,其它画家的浮世绘大多定价在12-24文之间,他的画作却按白银计价,折铜钱足有160文,是其他画家的数倍乃至十数倍。购买春信画作的人多数是为幕府或各地藩主大名供职的高阶武士,或是家财万贯的大商人,是浮世绘中屈指可数的“高级品”。

在春信去世之后,人们对其画作的热情有增无减,他的画作被不断翻刻印刷,逐渐从“知名画家”转变为了“文化符号”,在整个江户时代都受到市场的追捧和尊敬。在他去世后印刷的作品数量庞大,价格也不断下落,逐渐从富商巨贾的珍玩降为庶民百姓们的娱乐。

这些后期翻刻印刷的作品被称为“后摺”,早期印刷的则称为“初摺”。初摺的受众多为富商巨贾,画面色泽浅淡,细节繁复,风格高雅矜贵;后摺则为了降低成本及迎合新客群的喜好,往往使用更加鲜艳浓烈的色彩、减少画面细节,整体更直白粗陋。印刷数量过大导致版木损坏时版元们也不再重新雕刻整张雕版,而是削去损坏处,另外嵌入木头补雕,印刷出来的画作上补丁痕迹明显,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

在浮世绘印刷中,颜色越浅淡就意味着成本越高、技术难度越大。因此用色浅淡通透的初摺自然价值更高,而符合町人大众口味的浓艳用色反而价值更低。这一简单的“浅→浓”变化,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判断春信作品的印刷时间和价值。

 

<时计晚钟>; 1766年

时计,即老式机械时钟。佣人正在伺候冲凉后穿着浴衣在廊下休息的女主人,这时传来了时钟报点的声音。把“时钟报时的声音"比作烟寺晚钟里“晚钟"的声音。

 

 

Sharon

 
Previous
Previous

不得不知的新版画画家|小原古邨

Next
Next

不得不知的浮世绘画家|矶田湖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