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的新版画画家|笠松紫浪

 
笠松紫浪 Kasamatsu Shirou (1898-1991)
新版画旗手 | 抒情派继承人 | 化繁为简的魔术师
 

<夜雨 不忍池>

 
 
 

笠松紫浪的生平

  • 少年习画 博采众家之长

笠松紫浪原名四郎,出身于东京浅草附近的普通人家,是家中的四子。十四岁时,他拜入著名的日本画、浮世绘画家镝木清方门下学习绘画。清方门下弟子的画号中都带“水”字,清方照着他的本名“四郎(shirou)”,为笠松起了“紫浪(shirou)”这个画号。

紫浪的恩师镝木清方是近代日本画、浮世绘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明星这一点自不必说,川濑巴水、伊东深水两位师兄更是分别代表了新版画运动中风景绘、美人绘的两大巅峰。紫浪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不仅尽得恩师清方的真传,也有对两位师兄作品的模仿和继承,巧妙地将景物氛围与人物神情融合到了一起。17岁起紫浪便活跃于画坛,并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

 

<信州涉温泉>; 1932年

<不忍池端>; 1932年

 
  • 结缘版画 寻找属于自己的赛道

笠松紫浪也是新版画运动中一名出色的旗手。受恩师镝木清方的指点,他从1916年开始尝试创作传统版画,1919年起与渡边庄三郎合作出版了数十幅优秀的风景主题新版画。这些画作笔触精致、晕染得当、色彩柔和,主题多为东京街头风物及温泉、名山等旅游胜地,有着极为典型的“昭和愁绪”之感。

1952年起,笠松紫浪开始与京都的百年版元“艺艸堂”合作,再次投身于版画创作之中。7年间创作并出版了将近100幅风景与美人绘版画,取材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日本。晚年紫浪开始尝试“创作版画”,也就是自画·自刻·自印的独立版画创作,并积极参与书籍插画、儿童绘本等书籍出版,直到1991年以94岁高龄去世为止,笔耕不辍,是一位多产且技艺精湛的新版画作家。

 

<夏之夜>; 1957年

<夕空 日暮里诹方神社>; 1932年

诹方神社,是一座始建于1202年,位于今东京都荒川区西日暮里的神社。其内主祭神为建御名方命,即著名的诹访神。

若在今日到访诹方神社,你便会知晓而今的神社是重建于1952年的战后。但在紫浪的画作中,我们依然能够一睹它数百年前的古老面容。一钩新月悄悄爬上了古银杏树梢,天际的紫红色霞光飘散在沉沉夕阳中。神社前的青石阶上,一片片碎金般的银杏叶即将沉睡于昏暗。透过鸟居朝内望去,可见一位妇人正背着孩子默然徐行。作为一代又一代当地百姓们的信仰根据地,诹方神社承载了无数的祈愿与盼望,大家常常在此赏景参拜,直至日暮方还。那些日暮时分无来由的愁绪,已在画中融为了丝丝慰藉,化在心头。

 

笠松紫浪的作品

  • 温柔明朗 第二个川濑巴水

笠松紫浪擅长风景版画,尤其善于表达雨雪的动态和晨昏交替时渐变的天光。在他笔下,山川草木与人迹烟火仿佛交错成了一首抒情诗,颇让人联想到川濑巴水和歌川广重,又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在画面结构上紫浪沿袭了广重的风格,他把主体放大到极限,在一角点缀上行人或灯火, 用人的“小”衬托景的“大”,画作便多出一股辽远宏大的叙事感。在细节方面则借鉴了师兄巴水的技法,雨丝、雪花、水波等都与巴水有相似之处,如用密集的黑色直线表现疾风骤雨的手法与巴水的代表作一脉相承。

当然,紫浪并非只会拾人牙慧的模仿者,而是有着明确个人风格的创作者。紫浪的用色更加鲜艳明快,通透感极强,画作因此而显得柔美宁静,全无压抑沉重之感。选取的画面景象极具氛围感,似乎捕捉到了时光流逝中突然变慢的一帧,让人不由自主的放下纷杂的思绪,细细品味那一刻的情绪。

 

<雨中暮塔>; 1932年

暮色昏昏,雨丝摇摇,五重塔默然矗立于画面正中。左下方有一名身穿紫色和服,手撑红色蛇目和伞的女子,正缓步走在归家的路上。

远处的五重塔直插夜空,显得格外高大雄伟,中景处林木婆娑,点缀着星星点点温柔的白色小花。天空密布着白色的雨丝,尤其是五重塔身处,几条白色细线斜插直下,表现手法与广重、巴水一脉相承。一笔烛光,数条雨丝,便将画题中的「暮雨」二字点的淋漓尽致。

遗憾的是,这座塔今天已不复存在。在「雨中暮塔」出版后的25年后(1957年),一对恋人在这里服药纵火殉情,大火燃烧了整整一夜,将五重塔与旧日的时光一起吞噬殆尽,只留下一片焦土残垣。在凝视紫浪的作品时,有时不禁觉得像是在描摹追忆一段已消失的记忆。

<平安神宫之樱>; 1937年

 
  • 简而不陋  化繁为简的魔术师

笠松紫浪深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道理,主张创作工序上的“极简主义”。他的版画作品乍看之下用色丰富、过渡自然、细节考究,实际上每幅作品平均仅需套色印刷5次便可完成。与其他新版画作家动辄套印30-40次乃至70-80次的作品相比,紫浪“化繁为简”的本领简直如同魔术师一样令人惊叹。他在绘制草稿时便有意识的简化了用色数量和过于繁杂的细节,大大减轻了雕师和摺师的工作量。工序简化降低了创作成本,但并未显著降低画作的质量,如此之高的性价比也是笠松紫浪能高产且广受欢迎的一大原因。

为了丰富画面的观赏性,紫浪使用了“主题色”、“撞色”、“渐变”这3个技巧。他的作品常常大面积使用一个“主题色”,极端情况下整幅作品甚至全用一个颜色印刷,接近于单色版画,通过在大色块中穿插光影线条来打破色块的厚重感,增加画面细节,如此一来画面简而不陋,趣味横生。紫浪还巧妙运用了“红/蓝”、“黄/绿”、“黑/白”等冲突强烈的对比色来打破单调,只需稍稍点缀几笔反色,便能让色彩关系趋于完整。摺师精湛的印刷技法也十分重要,在印刷时大量使用渐变技法表现明暗变化,静态画面因此被赋予了动感,创造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浅草观音大提灯>; 1934年

 
 

<本乡赤门雪景>; 1935年

画面分作红白两色,利用朱红色的大门与雪景之间强烈的撞色,描绘出了一幕极其动人的冬日景象。

画面主体是朱红色的牌楼式大门,巧妙地运用了渐变色印刷。底部被雪光掩映处稍稍泛白,越往上越被屋檐的阴影笼罩。四周的积雪细节丰富,是画作最大的看点,檐上的积雪平整光洁,树上的积雪则蓬蓬然呈现出松软堆积的质感,且巧妙运用了灰色、浅蓝、浅绿等阴影色塑造了“雪”的体积感。空中雪花点点,路上人影三三两两踏雪行来,静态画面一下便变得生动了起来。

这座“赤门”最早建于1827年,曾是加贺藩大名前田齐泰为赢取将军家的女儿而特别建造的迎亲之门。此后该地被划归给东京大学,赤门也就成了东京大学的“校门”。如今它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从将军大名到东京大学,再到浮世绘和重要文物,这座“赤门”似乎本身就是一段漫长历史的见证和化身。

 

Sharon

 
Previous
Previous

不得不知的浮世绘画家|歌川芳虎

Next
Next

不得不知的浮世绘画家|一乐亭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