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居清长

 
 

<風流四季の月詣>; 1784年

 

鸟居清长的生平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鸟居派的外姓天才

1752年,鸟居清长出生于江户木材本町一户书商家中。清长从小就与书籍绘画为伴,对当时流行的浮世绘版画、插图小说等通俗读物格外熟悉。受此熏陶,他很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浮世绘画师,辗转拜在鸟居派第三代家主清满门下学画。清长在绘画方面天赋惊人,15岁时就出版了第一幅红摺绘,19岁正式以“清长”之名登上画坛,很快就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师。

清长深知鸟居派重视血缘与传承,自己身为外姓弟子难以获得师门支持。因此他格外注意揣摩时代流行变化,博才众家之长,试图突破鸟居派传统的束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之路。到恩师清满去世时,清长已经成了鸟居派的外姓大师兄,画技之高稳居鸟居派头把交椅。

 

<在窗台的三个女人>; 1786年

 
  • 临危受命 为鸟居派鞠躬尽瘁的一生

1785年,鸟居派第3代家主清满撒手人寰,鸟居派也随着他的死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困境之中。在过去的一百年中,鸟居派的家主之位只在父子或翁婿之间传承,非常重视血缘纽带。可清满一生没有儿子,唯一的女婿龟次郎又不善绘画,如果没有合适的继承人,鸟居派也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了。在这风雨飘摇之际,清长毅然接过重担,成为了鸟居派第4代家主,同时也是第1个外姓家主。此后清长一边以独特的“清长式美人”引领美人绘画坛,一边为歌舞伎座的订单忙碌,晚年更是放弃了美人画创作,一心扑在鸟居派役者绘上。

清长的儿子清政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少年时便十分出色,但清长不仅没有培养儿子继承衣钵,反而禁止儿子学画。反之他悉心教导恩师清满的外孙清峰,并在自己去世后将家主之位“还”给了他,让鸟居派再次回到了初代始祖的后人手中。清长的一生似乎都在为了鸟居派而付出,而鸟居派也正是在他手中迎来了中兴,重新走上了巅峰。没有清长的付出,就没有鸟居派此后二百年的绵延传承。

 

<当世游里美人合>; 1784年

 
  • 激流勇退 只差1岁的两代帝王

1781-1789年是鸟居清长的全盛时期。对外,他的美人画独步画坛,成为了众多后辈画师的创作范本;对内,他能娴熟驾驭鸟居派的画风,是歌舞伎座最信任的役者绘画师之一,门下弟子渐渐变多,隐隐有自成一派的势头。

清长一生创作了将近1200副浮世绘画作,其中一半都诞生于30-37岁之间。天明8年(1789)起,清长的美人画作品急剧减少,逐渐将创作重心转移到了鸟居派的传统役者绘方向。这与日后的“美人画帝王”喜多川歌䜆的逐渐抬头不无关系。清长比喜多川歌䜆仅仅年长1岁,两个惊才绝艳的天才恰好出现在同一个时代。清长看出了喜多川歌䜆在美人画方面无与伦比的潜力,决定激流勇退,把美人画这个领域让给歌䜆尽情挥洒。清长的隐退固然令人遗憾,但他的美人画创作生涯终结于黄金时代,意味着每一幅清长的美人画都是他画力巅峰的产物。

 

<美南见十二侯 七月 夜别>; 1784年

 

 

鸟居清长的作品

  • 千锤百炼 学尽各家所长

鸟居派在浮世绘画坛地位特殊,他们重视传承,很少为市场做出改变。清长拜入清满门下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他意识到如果循规蹈矩学习恩师的画风,自己的成就终究是有限的。于是清长将眼光投向了当时引领市场的浮世绘画师,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让自己继续成长的养分。

此时浮世绘画界正迎来一段黄金时期。铃木春信发明锦绘之后,浮世绘的印刷工艺与绘画水平都处在急速上升期;此后胜川春章推出了“似颜绘”,主张画出人物的真实状态,这又进一步促使画家们重视观察力与表现力,催生出了大批名师名作。20岁前后时清长试图模仿铃木春信的风格,创作了第一批“非鸟居式”的美人画。很快他发现铃木春信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人们对刚刚兴起的“似颜”风兴趣盎然,他迅速调转方向,向胜川春章、北尾重政、矶田湖龙斋等写实派画家学习表现技巧。短短数年,他就将众家所长融会贯通,在30岁左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创作体系。

清长吸收了铃木春信画中典雅含蓄的审美内核,又借用了春章、重政等画家对现实细节的表现力。他笔下的美人骨肉匀称,柔婉妩媚,同时气度高雅,不落俗套,走出了一条与鸟居派不同,也跟任何其它画师不同的路。

 

<雪月花美通色取 雪>; 1784年

 
  • 长身玉立 清长式美人的健康美

清长在不断的尝试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长式美人”画风,他在这个过程中摒弃了许多鸟居派的传统画法,对旧技法做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变化。

清长式美人最大的特征就是“修长高挑”,有着极具记忆点的“九头身”身材。清长拉长了女性下半身的高度比例,塑造出了高腰长腿的理想化体型。为了表现出“理想化”的长身美人,清长改进了鸟居派传统的勾线手法,将硬朗的粗线改为流畅的长弧线。和服的衣襟、飘扬的长袖、腿与腰肢的曲线,画面中大量运用弧线和曲线,给人柔软灵动之感。

清长不仅大胆改动了鸟居派的传统画法,对学习到的流行技法也有自己的取舍。春信式美人过于梦幻纤细,不符合当时逐渐兴起的写实审美;鸟居派的传统画法又过于刚猛,缺少女性的柔美。清长最终定型在这两者之间,笔下美人有丰腴饱满的肉体,又有修长婀娜的体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健康美之感,被后人誉为“江户维纳斯”。

 

<大川端 夕凉>; 1784年

 
  • 人景合一 群像式美人画创始者

清长的创新与改良不仅仅停留在对美人个体的描绘技法上,还体现在对画面整体的巧妙布局和构图中。他打破了过去美人画中女子只能处于室内或庭院等小型封闭空间中的束缚,让她们行走于江户城的大街小巷、乡间田野、名胜风景之中。开阔的室外环境与修长健康的美人相得益彰,画面整体给人开阔清新的大气之感。

这种对构图的布局能力来自于鸟居派的传承。鸟居派世代为歌舞伎作画,善于按照剧情在有限的画面中安排多个人物,并以人物之间的位置、眼神、动作表现角色的情绪和故事走向。清长将鸟居派役者绘对大场面的处理方式挪用到美人画中,创造出了“双幅续绘”和“三幅续绘”等大画幅作品,2-3张连续的画面组成了更大的画面,让单幅美人画进化成了美人群像图。在描绘背景时,清长运用了“浮绘”原理,让远景、近景、人物之间产生自然恰当的立体感,使人与景合二为一,创造出了过去美人画从未有过的和谐之美。

 

<吾妻桥下 乘凉>; 1784年

 

 

Sharon

 
Previous
Previous

缩缅绘

Next
Next

月冈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