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口五叶,流星一样的全能画家
桥口五叶 Hashiguchi Goyô (1881–1921)
大正歌麿|新版画奠基人| 洋为和用
<梳发的女子>; 1920年
桥口五叶的生平
学习期:传统与西洋的交汇
桥口五叶,本名桥口清,1880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的一个旧贵族家庭。桥口家族绵延数百年,世代担任萨摩藩御用医生,深厚的文化氛围为五叶的艺术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五叶的画号“五叶”源于家中院落的一棵三百年古松,象征着他的艺术根基与精神传承。
他的父亲桥口兼满育有四个孩子,长子桥口贡成为外交官,次子半次郎进入日本邮轮公司,桥口清排行第三,另有一妹名阿富。家庭的文化氛围浓厚,桥口清自幼便展现出绘画天赋,少年时期在鹿儿岛的造士馆中学就读,并随狩野派画家内山一观学习日本画,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
1899年,桥口五叶从中学毕业,前往东京跟随狩野派大师桥本雅邦学习日本画。然而,东京画坛的“洋画”风潮吸引了他,尤其是同为鹿儿岛出身的黑田清辉所倡导的西洋油画和印象派艺术。在黑田清辉的推荐下,桥口五叶决定转向西洋画,并于次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在校期间,他表现出色,四年后以首席身份毕业,成为当时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早期油画作品具有前拉斐尔派的风格,浪漫而不失写实。1907年,他的《孔雀与印度女孩》荣获头奖,但此后他逐渐停止油画创作,转向书籍装帧设计和浮世绘研究,开启了艺术生涯的转型期。
<孔雀与印度女孩>油画屏风; 高193.8cm 宽184cm; 1907年
积累与转型:书籍装帧与浮世绘研究
在日本出版史上,桥口五叶以其卓越的书籍装帧设计占据重要地位。1905年,他受文豪夏目漱石之邀,为其小说《我是猫》设计装帧,从此踏入这一领域。夏目漱石与桥口五叶的哥哥桥口贡有师生之谊,因此注意到了五叶的艺术才能。从1905年到1914年,桥口五叶为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等众多著名作家设计书籍装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设计风格深受浮世绘影响,大量使用自然元素如花草、鸟兽,并采用对称、重复等装饰性图案,这些特点后来也体现在他的版画创作中。
与此同时,桥口五叶对浮世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他在东京美术学校期间受艺术史教授岩村透的影响,开始研究浮世绘,并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916年,他参与了《大和锦绘》十二册套装复刻本的制作与解说工作,对广重、歌麿、春信等浮世绘大师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段时期的研究为他日后的版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版画时代:短暂而辉煌的巅峰时代
桥口五叶的艺术生涯在晚期迎来了新的高峰。他不仅研究浮世绘,还积极参与经典作品的复刻工作,与酒井好古堂、保永堂等版元合作,完成了《东海道五十三次》《歌麿名画集》等复刻版的原画创作。1915年,受新版画运动领导人渡边庄三郎的邀请,他创作了版画处女作《浴场女子》。这幅作品以大胆的选题和细腻的写实风格广受好评。然而由于双方追求的艺术风格不同,桥口五叶在这之后并未继续与渡边合作,而是选择了“自画自印”的独立创作路线。
1918年起,桥口五叶进入版画创作的黄金时期,短短三年间创作了12至13幅新版画作品,这些作品在弟子藤木喜久开设的商店中独家售卖。他的美人画与渡边庄三郎的风景画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甚至在欧美也获得了高度评价。然而,1921年,桥口五叶因中耳炎扩散至脑部,最后因脑膜炎于2月24日去世,年仅41岁。他的早逝令人惋惜,但也让五叶作品的艺术价值更难以估量。
<浴场女子>; 1915年
<穿和服的女子>; 1920年
桥口五叶的生平作品
3000:13 无数写生堆积出的写实美学
桥口五叶的绘画技巧兼具东西方绘画的精髓。他在东京美术学校接受系统性的西洋绘画训练,掌握光影、透视、人体结构和质感表现的技巧,并将其融入浮世绘的平面构图之中。
五叶极为重视写生,尤其偏爱人体素描。他的创作过程中,常以数周时间反复描绘模特,精炼线条与姿态,使人物形象在写实与装饰性之间达到平衡。据说他留下的素描手稿超过三千幅,而成品版画仅十三幅,这一“3000:13”的比例,体现了他对艺术极致的追求。
<穿衣>; 1920年
从大师身上汲取养分 五叶背后的浮世绘巨匠
桥口五叶是日本最早的浮世绘研究者之一,同时他也是新版画的奠基者和代表画家之一,这两种身份的结合让我们总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过去浮世绘大师的影子。
他的《化妆女子》《手拭女子》等作品运用了“云母摺”技法,极简的背景和熠熠生辉的云母效果让人联想到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画。五叶笔下的女性都有充满生命力的身体,富有健康自然的曲线美,这也让人不能不想起歌䜆的代表作之一《海女》。因此他也被称为“大正的歌麿”。
<化妆的女子>; 1920年
<浴后之女>; 1920年
五叶的风景画如《耶马溪之雨》《京都三条大桥》则展现了广重式的抒情与哀愁。构图开阔,留白巧妙,取景角度也与广重颇为相似。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浮世绘传统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独特风格。
<京都三条大桥>; 1920年
制造冲突 调和冲突 在矛盾中孕育生命力
五叶的作品整体呈现自然主义和新浪漫主义风格,以清新柔和的风格为主。通常这种风格会让画面缺乏冲击力,流于寡淡无趣,但五叶却能巧妙地通过制造冲突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规避了这一问题。
首先,他将西洋画的写实技巧与浮世绘的平面化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比浮世绘更立体,比油画更平面”的独特视觉效果。这也让他与同时期的其它新版画、日本画画家有了明显的差异化,塑造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其次,他常在画面中加入与环境冲突的小道具,如《化妆女子》中的西洋折叠镜。黑金配色的镜子与和服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了视觉焦点,既打破了画面的平淡,又增添了趣味性。这种冲突的制造与调和,使他的作品在自然清新之余,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化妆女子>; 1918年
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