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历史:初章·浮世绘之起源

 

作为日本艺术中最有具代表性、最具有符号价值的类别,浮世绘(Ukiyoe)从出现至今,跨越了数百年的时光,被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一同喜爱着。一说到浮世绘,任谁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几幅熟悉的作品吧。比如东洲斋写乐充满张力的歌舞伎役者绘;葛饰北斋豪迈浪漫的风景画“神奈川冲浪里”,喜多川歌磨妖艳婉转的女郎画等等,不胜枚举。可究竟有多少人能说清什么才是“浮世绘”呢?其实最简单不过了。浮世就是人世,描画人世万象的画作,就是虏获全球无数人心灵的浮世绘了

 
 
 
▲  三代目大谷鬼次  东洲斋写乐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1.7242

<三代目大谷鬼次>; 东洲斋写乐; 1794年

 
 
 

<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 约1831年

 
 
 

江户时代的出版商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张廉价的印刷装饰品,居然能在数百年后的世界里,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中最重要的艺术交易场所,一张张的拍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

 
 
 

<青楼仁和嘉女芸者之部 唐人 狮子 角力>; 喜多川歌磨; 1791年

 
 
 

到底为什么浮世绘会有这样的魅力?又小又薄的版画里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能让全世界的艺术家与收藏家为之趋之若鹜?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浮世绘的魅力, 我们会将<浮世绘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历史发展》分为四章:

初章·浮世绘之起源——江户初期的开山绘师

次章·浮世绘之崛起——江户中期的波澜万丈

三章·浮世绘之全盛——江户后期的转变与妙想

终章·浮世绘之终焉——幕末-现代最后的浮世绘师们

01.呱呱坠地,两条不同的诞生轨迹

正如上文所述,浮世绘有两条不同的分支。其一是用笔墨颜色在纸面上勾勒涂抹出的“肉筆画”,肉笔绘,顾名思义,即是用真实的画笔颜料所绘制的作品。除题材取用俗世景象以外,技法等等都直接脱胎自日本画中“大和绘”,亦即日本传统绘画中以大和风土人情为题材的流派之中。与传统绘画相似,一式一份,拥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游女道中图>; 矶田湖龙斋; 18世纪

 
 

 <游女立姿图>; 怀月堂度种; 18世纪

 
 
 

其二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浮世绘。作为版画,浮世绘需由画师作成底稿,刻师雕版,印刷师填彩付印,将诸工序分作数个步骤。

 
 

浮世绘制作大概流程

 
 

浮世绘是以批量制作并廉价出售为目的“商业化艺术衍生品”:在保证艺术价值的前提下,使用印刷而降低单件作品的成本。这才使它不像一般的书画作品一样,只能被极小的人群欣赏,而是走入了民间,沾染上火气,最终成就了江户那充满人情味的浮世之绘。

02.浮世绘诞生之前的日本画

要理解浮世绘的诞生,我们要把视线投向江户时代以前。


在浮世绘这种新画诞生之前,日本画坛有唐绘——描绘唐土大陆风貌历史的绘画;大和绘或称日本绘——描绘日本风土人情物语的绘画;另外大约比浮世绘稍晚一步诞生的还有模仿明文士画的“南画”。

 
 
 

<唐绘:渡边秀石布袋渡水图>; 1672年

 
 
 

<大和绘:源氏物语画卷宿木>; 俵屋宗达; 17世纪早期

 
 
 

其中唐绘与大和绘主要的主要受众是公卿贵族与武家,南画则是以武家中精通汉学的知识阶层为受众进行创作。可以说江户之前的艺术是属于贵族与武士的艺术,风花雪月,以华美文雅为要事。

 
 

<南画:十便十宜图 钓便图>; 池大雅 ; 1771年

 
 

无论是哪一种都与平头百姓无缘,仿佛艺术是只有文化人富裕人才能享受的一种东西。随着传统艺术受众阶层的逐渐没落,一种面向全新市场的艺术逐渐抬头,那就是庶民的艺术·浮世绘。

03.庶民的文艺之花 浮世绘

经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两代枭雄混战的战国时代,德川家康于庆长八年(1603)建立幕府,掀开了三百年幕府治世的序幕。太平盛世让庶民有机会积攒财富,并逐渐对过去与民众无缘的文化艺术发生兴趣。浮世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平民为目标发展出的一种艺术品。

平民对需要高深文化的“雅作”提不起兴致,他们要看的是平易近人,简单直白,反映生活的艺术品。而恰好此时大和绘的绘师们积弊日久,逐渐陷入僵化衰退的时期,是以一部分画师为求新求变,决意放下架子,观察身边的俗世生活并诉诸纸端。这些人正是最初的浮世绘画师。

 
 
 

<三十六歌仙画卷 小野小町图>; 岩佐右兵卫 ; 17世纪早期

 
 
 

初期浮世绘以肉笔画为主,落款多为“日本絵師”或“大和絵師”,譬如公推为浮世绘之组的菱川師宣,他的作品落款就是“日本絵師菱”。这幅代表作不拘泥于内涵或背景,仅仅所见即所得的表现了一位美人——活生生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美人,这种写实性即为浮世的精神。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浮世绘就是走下神坛的大和绘。

 
 
 

<回首美人图>; 菱川师宣; 17世纪 

 
 
 

还有一种江户人喜闻乐见争相传阅的文艺作品,那就是“草双纸”。根据不同时期封面颜色的变化又称作黑本、赤本、黄表纸本、合卷等等。起初是面向儿童的插图本童话或民间故事,后期逐渐演化为面向成人的通俗小说或针砭时政的讽刺小说,多数使用粗糙的再制纸做成十页一本的薄册,售价不过相当于一碗茶或一串丸子,是江户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今样梳篦草图>; 柳亭种彦著、葛饰北斋画; 1823年

 
 
 

这样的草双纸本也都配有插图,与文稿内容一样,采用雕版印刷术批量生产,这就是版画浮世绘的起源。担当草双纸插图的画家并不能算是艺术家,他们和雕版师印刷师一样,只是这生产流水线中的一环。原作者会不厌其烦的注明构图、人物的姿势、表情、时节、场景等细节,绘师则必须按照所要求的内容作画,这样制成的插画通常落款为“应需作”也就是应某种需求而绘成的作品。那位有名的葛饰北斋就因为不愿意一板一眼遵照原作者的要求作画,而被视作画师中的刺头,很不受出版商的欢迎。

04.关键词是“分工合作”

无论是肉笔画还是版画,都不是单人能够完成的项目。版画自不必提,画师只需画出符合原作者要求的插图线稿就可以交给负责下一环的雕版师,雕版师刻成底版之后交付给印刷师调配颜色最终付印,一张版画浮世绘至少需要三人配合才能完成。

 
 
 

<江户名物锦画耕作>; 喜多川歌磨; 1803年

 
 
 

令人惊讶的是肉笔画也同样是分工完成的作品。远从平安时代起,日本画就确立了一种叫做“作り絵”的技法。即由有名的名画手先在白纸上用墨勾勒出线稿,门下弟子或其它助手画师依照线稿,先用胡粉铅白打底再施加彩色的分工画法。

 
 
 

<今样见立士农工商职人 >; 歌川国贞; 1857年

 
 
 

可以说日本画从成立初期就很自然的有“分工合作”这一概念,这对浮世绘的生产量和传播度无疑有巨大的正面帮助。比如江户早期的浮世绘画师怀月堂安度,他弃昂贵的矿物颜料不用而使用廉价的水溶性颜料,同时以工房流水线形式批量生产大批美人画售卖给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同样广受好评。

 
 
 

<立姿游女图>; 怀月堂安度; 18世纪早期

 
 
 

05.奥村政信 新技术的求道者

谈到版画浮世绘,那就不得不提到早期浮世绘巨头——奥村政信。菱川师宣去世后画师界执牛耳的就是即是画师也是出版商的奥村政信了。

 
 
 

<墨摺絵:花合 草花绘尽>; 菱川师宣; 1680 年

 
 
 

奥村对版画浮世绘,也就是草双纸绘本的印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早期的草双纸绘本使用粗劣的再制纸,这样的纸张薄脆不耐用,只能用墨印出黑白插图。而奥村主张使用质量更好的柾目紙或仙花紙,同时在墨中掺入胶质增强光泽和质感,并在印成的黑白插图中使用刺激性十足的红色进行手绘补色。

 
 
 

<红绘:二代目三条勘太郎>; 鸟居清重; 1730年

 
 
 

成品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技术之大成,世人呼作“红绘”“漆绘”。手工补色并不能使奥村满足,他试图在版画印刷时加入更多色彩。通过不断的试验,终于创造出了后来称为“紅摺絵”的复色套印技术,虽然还只是红绿黄黑至多四色的简单尝试,但浮世绘从奥村起终于脱离黑白踏入了彩色时代。

 
 
 

<红摺絵: 见立平家物语 红叶焚图>; 奥村政信; 1750年

 
 
 

奥村对版画浮世绘的技术创新还不仅于此。他又发明了纵向长横向窄的细长条构图浮世绘,题材多为美人画或是歌舞伎役者画,专门用来贴在室内柱上的这种细长条美人画乍一看去仿佛屋子里真的站着一位娉婷婀娜的美人一般,想法十分大胆。

 
 
 

<柱绘: 吹尺八的若众>; 奥村政信 ; 1740年

 
 
 

其它还有像模仿拓片技术的黑底白线画“石摺絵”,积极采用西方透视技法的“浮绘”等等,奥村对技术革新永无止境的追求给后世浮世绘技法研究开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头。

 
 
 

<浮绘:芝居狂言浮绘根元>; 奥村政信; 1744年

 
 
 

浮世绘,一种脱胎自大和绘的庶民艺术,初始不过是用粗纸劣墨制成的批量产品。画题不吝于鄙俗猎奇,受众敢下到贩夫走卒,绘师作画如工匠扣模,作为一门艺术,它的起源环境可谓恶劣至极。然而浮世绘凭着粗犷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出淤泥而不染,经菱川师宣及奥村政信等人的技术革新后,逐渐在江户中期显露出了它惊人的魅力。

且看下期,次章·浮世绘之崛起——江户中期的波澜万丈

经同意,文章转载至公众号“日本美学”

 
Previous
Previous

浮世绘历史:次章·浮世绘之崛起